臥槽,整段是我2018年的投資心得檢討,被騰訊新聞抄成巴菲特說的,不知該高興還是生氣,會不會太抬舉俺了...記者要轉載就跟我說一下唄,俺的人很nice的...
——-
巴菲特認為,不要被公司過度的情懷理念所吸引,有情懷很好,但更重要的是數據和邏輯。
以我自己拜訪上市公司為例,初期我盡量什麼產業都訪,重要的產業希望能訪至少兩家。累積的一定的拜訪量,蒐集各種層次的管理層,無論是優秀的、平庸的,都會看在眼裡...然後想想優秀在哪,為何平庸。常常有管理層講未來多好,後來卻完全看錯的狀況...這樣反復看很多企業的興衰,也對提升風險意識很有幫助。不過如果是做短波段,產業前景的重要性遠大於管理優劣,只想做短波段的朋友,管理層素質幾乎不用在意。
雖然目前拜訪的公司,超過95%都沒投資,看似沒有立即效益,但未來如果哪個產業出現機會,就能較快上手。實際拜訪後,也更有能力判斷新聞和研究報告的品質。(常常看到我也同時參訪的個股報告,但報告內容和我理解的差異極大)
拜訪的過程,也認識了許多研究員和基金經理人,我會在會議中觀察哪些前輩問的問題特別有深度,會後向他多聊並換line,以後彼此可以多交換資訊。
https://xueqiu.com/S/BRK.B/148591260